教学动态

【艺术传媒学院】砥砺互鉴促交流,旧学新知赖切磋
发布日期: 2021-11-26 浏览次数:

——记艺术传媒学院2021年教学讲义竞赛

从教师教学水平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学资料可起到激励教师成长的长效作用,更是教师教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的可视化体现。秉承着“以赛促进,互学交流”的原则,鼓励新老教师沟通,促进教学发展,艺术传媒学院组织了2021年教学讲义竞赛,并于11月25日于南湖书院中德创意工坊举行竞赛颁奖仪式。艺术传媒学院教师齐聚一堂,以主题沙龙形式探讨讲义规范,探讨教学心得。艺术传媒学院院长李轶天老师,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主任张梅、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李如冰、动画教研室主任袁梦茹、专业负责人王芳等出席典礼,校督导办韩国柱教授莅临现场指导。

本次讲义竞赛为期一个月,通过自主报名、小组评审的方式,围绕讲义格式、课程设置等多维度。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十七名,最佳新人奖一名。艺术传媒学院院长李轶天老师、校督导办韩国柱教授、艺术传媒学院邓军红专家现场为他们颁奖。值得一提的是,最佳新人奖为本次竞赛特设环节,目的是鼓励新老师不断求索提升自我,展现蓬勃生气和进取精神,来自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的崔浩月老师获此殊荣。

本次竞赛参与人数众多,由于专业、课程不同,教学资料材料也各有侧重,讲义资料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如何做到统一成为在场教师关注话题。校督导办韩国柱教授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分享。首先,韩教授高度评价艺术传媒学院举行的讲义竞赛,他认为教师要围绕优质讲义,明确教学目标,反思教学方法。其次,他提出讲义评价的四要素:“全面”、“细节”、“艺术”和“独特”,并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资料与教材、教学资料与课件、教学资料与学生学情的关系。最后,韩教授对艺术传媒学院寄予几点建议与期望:一、艺术类专业置身于工科院校,并非是主流专业,但更要做到“非主流”向“超主流”,“非实用”向“超实用”的蜕变;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艺术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适用性,以高标准要求学生;三、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提高质量的轨道上来,发挥特色专业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负责人王芳副教授,作为此次讲义竞赛活动的策划人,她从专业建设为基点对此处活动的重要意义作出阐释:一、依托专业建设平台,全媒体时代对专业建设和管理赋予新的使命,专业建设任务要求教师要优化更新教学资料的设计思路,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 ,完成知识的有效传递与迁移;二、依托专业建设平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需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其学科性质也决定了必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教师需具有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的牵引力,契合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背景,充分发挥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的长效机制。

艺术传媒学院院长李轶天总结发言,首先,她对获奖教师表示祝贺,期望大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并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李杜风老师提出重点表扬:李老师的教学讲义中可视化内容非常丰富,华而实,有深度。其次,她强调:如何突出重点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都是教师在课前准备时需要深思熟虑的细节。在课堂呈现时将成熟的课堂设计转化为教学实践,运用丰沛的教学资源、以多元化教学形式,产学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资料的设计过程,是教师有效的学习机制,作为高校教师,教学与教研是双重职责,教学资料的设计本身就能作为一门研究型学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会教师围绕着什么是好的教学讲义,如何做好讲义等问题展开讨论。本次艺术传媒学院教学讲义竞赛活动完满结束。今后艺术传媒学院也将持续推出教学研讨活动,以“专业”作为教学工作策略的载体,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工作策略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动态循环的整体,促进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