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电影评论中心】双师授课拓视野,课程改革显成效
发布日期: 2022-05-19 浏览次数:

——《从小说到电影》课程“双师”课堂探索

从小说到电影,从文字到影像,两种艺术,两种媒介,为学生建构一个知性多元的世界。《从小说到电影》课程以比较艺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小说与电影个性与共性的探究,让学生对两种不同的艺术媒介的美学机制形成框架性理解。为更好整合学校教学资源、践行“学科交叉、双师合作”的教学理念,本学期《从小说到电影》课程开启了双师授课模式。电影评论中心与创意写作学院携手,围绕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电影改编,共同打造别开生面的课堂,实现不同领域的融合,给学生们带来了多角度的视野。

4月27日上午,电影评论中心的力冬梅老师与创意写作学院的李言老师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场颇有趣味的双师课堂。两位老师分别从电影与文学的角度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上课伊始,李言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给同学们:“更多的物质,就一定能带来更好的生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同学畅所欲言。随后,李老师以小说主题的角度切入,讲解了盖茨比与黛西的关系,进而引申到盖茨比与美国梦的关系,点出了小说的主题:梦想与幻灭,由此阐述了“迷惘的一代”与美国社会文学的关系。

力老师带着同学们了解了电影导演巴兹·鲁赫曼的创作风格及特质。从电影视听语言的角度,重点分析了电影场景中空间转换的意义,导演用对比性的空间设置,将人物在不同空间中的情绪加以体现,着力塑造迥异的人物形象,将整部影片的故事内容用空间的动静、大小的对比衔接起来,视觉空间的转换不仅体现了导演独特的审美趣味,还凸显了该作品梦想与幻灭的主题。

5月11日,在电影通识课《从小说到电影》的课堂上,来自电影评论中心的幸李寒老师和来自创意写作学院的王智老师共同携手为学生们开展了题为“盖茨比为何了不起”的双师课堂。两位老师分别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从小说和电影两个角度进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本解析,课堂内容丰富,角度新颖,妙趣横生。两位老师围绕学生们对文本的疑惑展开,所有内容都在解答“盖茨比为何了不起”这一问题。

幸李寒老师从美国历史出发,介绍了“咆哮的二十年代”的时代特征及文化表现,让同学们能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理解该文本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王智老师则给同学们阐述了一些阅读方式,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研究思维。

两位老师则分别介绍了小说作者及电影导演风格,王智老师更是从文学角度给同学们介绍了人称叙事与叙事视角的理论知识。通过讨论,同学们也活学活用,逐步理解了作家菲茨杰拉德之所以要用剧中人物尼克的视角进入故事,是因为故事中需要一种道德评判的视角来表现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

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如何塑造人物,这是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两位老师用大量的文学例子及电影片段向大家讲解了该文本中十分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领悟到了初次观看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也对故事中的

通过老师们的倾情讲解,学生们不仅开始思考“更好的生活是否仅仅是指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是否值得向往?”还以比较研究的视野,通过探究小说与电影两种艺术的本质,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跨学科的认知与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有创意,有想法,有思想的个体。

学生反馈:

两位老师讲课用了不同的方式,很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也让我们从不同的方式去接受同一种知识,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部电影,谢谢两位老师的付出,让我们对这节课有了新的理解。

——2020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班徐振庭

本次双师课堂让我了解到了一种新颖的授课方式,两位老师在同一堂课上从不同方面进行讲解,课堂上相辅相成,这让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有了更广泛且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对电影和小说的鉴赏能力。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倾情授课。

——2020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班陈文俊

两位老师热情满满地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双师课程,教学风格又有差异。力老师亲切自然,李老师情绪饱满,两位老师都很幽默,全程没有情绪低点,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电影与小说的重点,同时重视与同学们的互动,增强了我们的课堂参与感,令我受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