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通识教学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发布日期: 2020-12-01 浏览次数:

——记通识教学部关于如何提高通识写作能力研讨会

11月21日,我校远景学院强杨、李梦瑶,通识教学部李娇、杨倩、陈霞,受邀参加清华大学第三届全国高校写作课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通专融合理念与大学写作教育”为主题。会上,杨倩老师作题为《写作能力的培养在通识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探索——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的专题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和热议。这是我校推行通识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与外界交流的好机会。为了使更多的老师更新自身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成效,11月25日通识教学部、远景学院教师在英美村开展专题教研会议,会议由科学教研室主任张艳老师主持,五位参会教师进行分享。

杨倩老师介绍了清华等名校在通识教育中值得借鉴的方法以及通识写作课上面临的困难。在课堂陈述方面,杨老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师生评析可以从报告内容、演讲方式、表现效果几个方面来评定,课堂实行分散陈述优于集中陈述。杨倩老师充分肯定我校通识教育走在独立院校的前列,也让我们在场的老师信心满满。

陈霞老师充满激情地给我们分享了她在清华的切身体会,陈老师提到通识写作课不仅是独立院校的痛点,即使是国内名校,通识写作课也存在困境。独立学院的教师如何积极地投入到通识教育中来,教师如何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是回应痛点的关键办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应当热爱专业、热爱通识、热爱学生,而清华大学所坚持的满腔热血,真心做教育的信念值得我们学习。

李娇老师以课程设计为切入点来分享参会心得,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中心教师的平均年龄小,班容量少。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不会阅读,不会加脚注,选题过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清华的老师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提炼摘要、面批、朋辈互评、自评、拓展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从短文写作到长文写作的过渡。写作不是将一个球扔给学生,而是要授人以渔,清华教师细致的课程设计,恰是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不会写作的问题。

李梦瑶老师做了“新文科体系建设下的跨学科通识教育——清华研讨会后的新思考”的分享,一是为我们解读了通识写作如何结合“新文科”的大背景,二是介绍了清华通识写作课的学分设置和运行情况,三是分析了我校与名校之间共同的学情、共同的困境,以及制度差异、师生比差异、资源差异,最后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实现通与专的共生。

强杨老师就我们要上好一门课为切入点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一是必须分析学情,实现有的放矢。二是老师如何帮助学生。三是如何让通识课变得有趣又有用。四是学情分析与成效导向,清华大学的集体备课和期末复盘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张艳老师做了总结,希望每位老师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阅读+写作+讨论+实践+陈述”的教学设计,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做好通识教育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