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艺术传媒学院】深耕就课,为学而行
发布日期: 2020-04-07 浏览次数:

——记艺术传媒学院调研活动

千叶遒劲空学礼,为正而走字更题。铺就通路扩通途,万家瀚海礼成声。网络教学开课一个月已经过去,老师和同学们迎来了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经过不断的磨合,网络课堂正在走向正轨。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对学生进行了网络课程线上调研,同时,也采访了广播电视编导教师田畅老师,孙艳荣老师和梅宁老师,看一下老师们对于线上教学的一些认识。

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极其重要,引导好学生对课程学习方法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田畅老师对本学期授课的《中国电影史》理论课程有了新的解读。理论课程有其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电影史》是对中国电影历史的探究,追根溯源,结合中国历史背景和世界电影历史大环境,将三者相结合,寻找出我国电影发展的独有脉络。引导学生对历史重大事件进行回顾,主动挖掘。田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思考节点,预判丢失掉的知识点,重在引导,同时横向扩充作品内容,让学生以达到知识点充实牢靠。

孙艳荣老师对于自己的授课课程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网络课程线上直播操作流程,还原操作细节,可以让同学们抽丝剥茧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后期视频创作课程《非线性编辑》是一门软件操作课程,重在对软件的掌握,根据视频现有素材进行合理有序组接,形成完整作品。作品创作流程演示和解疑答惑,是这门课的痛点,解决好这两点,学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点,因此这门课就是从这两点进行教学的引入。

针对《摄像技术》这门课,梅宁老师做了三点思考,第一,摄像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第二,摄像技术实际动手操作。第三,学生作品分析。根据课程特点,上课时会拉通三个部分,相互介入,争取每课一练,逐渐培养学生动手和艺术敏感性。

教而有法,传学有力,寓教与学,为线上教学增添动力。说到教学小妙招,田畅老师有自己的一点思考,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基础必修课,《中国电影史》是必修的理论基础课,重在历史脉络演进,是电影发展的基因,是不可逆的。因此,线性思考就是必备的一项技能,对于学习这门课很有帮助,培养好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对未来学生自主学习这门课或者其他课程都大有益处。

孙艳荣老师的教学方法则概括为一个“问”字。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字,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引导好学生,在软件操作环节上设置好操作难点,让学生多提问,重点强调,为学生软件操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增加学生深刻印象,反复记忆。

梅宁老师认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动手能力,热爱生活,有发现生活乐趣的敏感性是非常重要的。说到教学方法小妙招就是记录的成就感,对生活的热爱,回归到《摄像技术》的本质,记录生活,记录生活的时间。培养学生形成拍摄的习惯,最终机不离手。

新的教学方式呈现同样也迎来了挑战,不同类型课程都有各自痛点。田畅老师认为自己上课困难之处,同样也是网络课程的通病,无法很好的形成学习氛围。学生在网络课程面前学习自制力偏弱,这方面也同样是大多说课程的问题。对于《中国电影史》而言,学生的线性思维容易分散,连贯性是一大难点。

对于后期软件课程而言,孙艳荣老师体验到的最大难点莫过于学生硬件参差不齐和各自的网络状况。后期软件操作需要很好的硬件作保障,这样学生才会操作更顺利。现在学生在家上课,家中电脑硬件条件有限,同时网络条件也有限制,因此,这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对于《摄像技术》课而言,梅宁老师明确难点很明显,那就是机器无法实际操作教学。学生在家网络上课,没有条件操作摄像机器,只能通过现有的手机或者有条件的同学有单反相机拍摄。拍摄习惯培养起来,但是没有专业设备的使用,很难达到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

疫情面前,线上教学面前,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课程调研,可以看到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进行了变革,根据网络课程特点制定了配套的教学内容,在努力保障上课教学质量。经过一个月的线上教学,老师和学生也在逐渐适应网络课堂,对于网络课堂存在的问题也在尽力克服。未来之期已近,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线上教学一定会樱花初露,绽放异彩。